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陳仕緯

為何公務員辭職,選擇從事獨立財務顧問?

已更新:6月20日

「為什麼要從公務員辭職,進入獨立財務顧問產業(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er, IFA)?」這是執業初期向客戶介紹自己時最常被問的問題。放棄公務員的成本當然顯而易見,然而選擇的目的是我更為重視的,且讓我娓娓道來。


公務員辭職?人在公門好修行


俗話說:「有人出世就好命,阮是用命在打拚」,讀了台大社會系畢業,便知道有些問題並不能單純歸因於個人,可能是結構體制所造成的。心想既然如此,那麼作為最大的結構體制─政府,是如何運作?又是如何嘗試解決社會問題?也考量薪資穩定,便投入公職考試。


經過寒窗苦讀,103年社會行政高普考雙榜,分發進入臺北市政府社會局,過程中至桃園某身心障礙機構服替代役1年。在北市府服務時榮獲青年優秀公務人員,並曾獲派美國紐約進行考察交流。在社會局服務4年多後商調至行政院,又持續在社福領域服務近1年。


本篇並不著重公務體系因素,像是科層體制、民代政治或是年金改革等議題。而是在公家的經歷孵化了投身獨立財務顧問的意志,因而決定在公部門沉潛修行了近5年後還是毅然辭職。

人生的美好想像如何實現?


在行政院時,有一項業務是接受民意陳情。很常收到民眾陳情為什麼他是適用國保老年年金B式?和A式每個月差個幾百~2千塊。對多數人來說,這點錢不算什麼,但很可能影響陳情民眾下一餐有沒有著落。

另方面,在政府社福部門服務的過程中,也常遇到經濟狀況不佳的民眾。我常在想他們是否有想度過怎樣不同的生活,可是財務狀況卻限制了想像和實現的能力。


當然多數人不會落到這種境地,不過可能是一種放大縮小的規模,也就是:「人們心裡想望的」和「實際能夠達成的」這之間的差距有多大?我好奇為了滿足人生的想像和期待,在「管理錢這件事情上」有沒有一種有系統、有策略、按部就班的方式?

多數金融服務模式無法完整解決消費者的問題


我想跟「管理錢」最相關的非金融業莫屬,只是環顧周遭親友的經驗,對於現有金融服務的印象大多為:

  1. 以工具為導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財務整體考量。

  2. 金融從業人員與一般消費者存在資訊落差。

以保險為例:

工作獨立後,除了過往父母幫忙買的保單外,希望檢視自身保險是否足夠,便會面臨許多問題,像是:

「我需要什麼樣的保險?」 「不同的保險商品差異在哪?如何選擇?」 「多少保額才夠?」 「保費多少才合理?會不會擠壓到我的其他預算開銷?」

而親友接觸過的業務員多是以「某商品很棒,它會在什麼情況下給付什麼」進行說明銷售,談完後可能會思考:

「他說的好,是真的對我好嗎?我真的需要嗎?」 「他是尋求公司或他的利益?還是我的最佳利益?」 「條款密密麻麻的文字是不是有我會疏漏的重要資訊?」 這對我整體財務狀況的影響是什麼?

至於投資方面:

周遭好友的投資觀念也可大致分為以下2種:

  1. 尋求聖杯者 相較好的是自行研究基本面、技術面等評估方式後選擇標的,期待能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優勝者,對他們而言長期可能不超過3個月。相較不妥的是期待聽到一支明牌、或認為找到一個工具就會歌舞昇平。尤其近來新興金融工具盛行,像是虛擬貨幣、P2P等等,有些很可能身處詐騙環節或使用不當工具而不自知,滿心期待最終卻跌了一大跤

  2. 風險趨避者 對於未知的恐懼或是害怕虧損,以至於對稍具風險的金融工具完全沒接觸。可是對於生活在高齡時代的我們而言,最大的風險並不是投資,而是長時間的通膨侵蝕實質購買力,不過如何尋求穩健的投資方式又成了個問題。

市場缺乏提供完整理財規劃的角色


不論是上述何者,一樣都會面臨以下與整體財務狀況息息相關的幾個問題:

  1. 緊急預備金及風險保障額度是否足夠?

  2. 對於投資工具的理解是否充分?

  3. 應該投入多少金額?是試試看、賠了就當繳學費,還是有高把握度?

  4. 有沒有一個無論面臨虧損或獲利,具體可執行的策略?

  5. 投資的目的為何?是子女教育金或退休金?那「多少才夠?」


以上總總,金融業的供給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及社會對於財商教育的著墨太少,再加上大家的時間和注意力有限。我開始思考這種資訊落差如何弭平?以及金融服務的本質和價值是什麼?另外在公職服務的經驗,我也深知體制上「能夠解決」或是「不能解決」的貧富不均問題已經是既成的事實,要如何改善和預防?

 

獨立財務顧問是什麼?


回到我的好奇─在「管理錢這件事情上」有沒有一種有系統、有策略、按部就班的方式?


我認為金融財務專業應該是提供「適當管理『錢』這個媒介的方式」,去協助支撐並完成個人及家庭的目標及夢想。因為從來都不是「金融工具」能夠解決整體問題、帶給我們安心幸福;而是透過釐清我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及未來目標,討論出一個合適打理錢的方式,在財務上做出正確的決定,為此共同打拼、並在最終得以收割甜美的果實。我相信若能提供一個完整且客觀的理財規劃觀念和做法,讓家庭和個人的財務能夠健全安心,便能夠促進社會安定,進而縮短貧富差距。


獨立財務顧問是以「收取顧問費」為主的制度,以客戶利益為依歸,依據客戶的需求,在考量收支、信用、保險、投資、稅務等整體面向後,製作專屬的規劃報告書,客戶能帶著報告書去其它地方購買商品。同時獨立財務顧問也扮演著「財務教練」和「領航員」的角色,如同健身的過程,搭配紀律的行動計畫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延續,一起陪伴客戶經歷市場的風風雨雨和客戶本身情況的改變,朝著目標前進。

獨立財務顧問

交給專業的獨立財務顧問,把時間花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執業歷程中,在看見客戶經過規劃後得以在財務上無後顧之憂、按部就班地朝著夢想前進,便聯想到一則廣告:

「是家人渴望你的陪伴,不是髒碗盤」

理財規劃涉及的面向既深且廣,單就投資方式和工具就有千百種,這就取決如何經過消化大量的資訊而做出選擇的「成本」,像是投入的時間、心力以及換取的報酬率等等。就如同生病找醫師、有官司找律師,把打理財務交由專業客觀的獨立財務顧問協助,省下我們的時間和心力,將其投入本業和興趣、家人與朋友身上,是另一種選擇。


而站在與客戶相同立場(Put myself in clients’ shoes),朝著相同的方向前進,這就是我選擇投身獨立財務顧問的原因與期許。

 

歡迎點擊以下了解更多: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