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文章《為什麼你需要投資?金融工具的選擇決定我們能否抵達目的地》 談到:人們通常選擇金融工具的原因或依據,一端希望就是能夠賺越多越好;或另一端至少不要比定存差。然而,金融工具的選擇依據在於能否抵達目的地。
不過因為財務面要抵達的「目的地」這麼的遙遠和模糊,像是退休要多少錢?而金融工具的效果也是這麼抽象,所以往往會以眼下能夠產生的「作用」做選擇。
在財務面常見關於退休準備的疑惑像是:
是否一定要投資?那要投資什麼?需要取得多少報酬率?
是否一定要年薪百萬?
為了退休、我現在該存下多少錢?
退休是否一定要千萬?是一千萬?二千萬?五千萬?
上述疑問,沒有絕對答案,因為都關乎我們每個人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正因如此,在理財規劃中,關心的不僅是投資工具,也同樣關注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安排和想像。理財規劃提供的就是一種關於價值觀與資源取捨與決定的方式。
小資族前來諮詢退休準備
Cindy 前來諮詢時 36 歲、單身,在一般企業工作,年收入約 90 萬。因為擔心投資虧損,所以有大筆現金;但同時又希望比定存利率好些,所以購買儲蓄險,繳滿後每年有領回金。Cindy 期待的財務目標有:
希望 55 歲退休,維持每月相當目前 5 萬元的生活水準。
75 歲起加上照護準備金,7 萬/月,準備至 85 歲。
在蒐集釐清完 Cindy 整體的財務狀況:包括收入、支出、資產、負債後,我們以 Cindy 目前的情形模擬,若將每年所存下的錢選擇類似儲蓄險的金融工具,估計長期年化報酬率 2% 模擬資產增長結果,能否完成她期待的退休生活?
(註:有些細節礙於篇幅省略,重點在於了解並評估不同關鍵因素對整體財務的影響。)
從上圖得知,在 Cindy 55 歲屆退時累積資產約 730 萬,但只夠支用到 65 歲、大概是維持 10 年的時間。這等於是車開到一半就沒油了,但到那時想調整也有一定困難度(重新就業等方式)。
另外特別點出在 55-60 歲綠色線收入是 0,是因為勞保勞退的退休年金必須在 60 歲才能請領,所以在這段期間必須提領過往累積的資產以支應開銷。
理財規劃中,退休準備取得平衡的方式
在理財規劃中有上述幾種調整方式:
增加收入。
減少支出。
調整目標:延後或下降。
調整投資架構。
〈退休準備方案一〉:調整投資架構
說明:
若循《投資是尋找聖杯的遊戲?透過資產配置讓你解除焦慮、又獲得好報酬》所建議的投資策略與原則,以工作期間長期年化投資報酬率 5%、退休後因應提領、轉換至 4% 的投資標的,試算結果。
在 Cindy 55 歲屆退時累積資產約 1,100 萬,較原先計畫可延長約 10 年、夠用到 75 歲,但仍然不夠。
〈退休準備方案二〉:其他維持不變,提高收入的可能?
說明:
若以「一輩子都夠用、錢花到最後一刻剛好沒了」回推,則現在每月收入須提高 1.9 萬,在 55 歲屆退時累積資產約 1,800 萬。
不過想必看到這,你與我一樣都產生了黑人問號,收入要瞬間提高這麼大幅度的可能性相對低許多。
〈退休準備方案三〉:如果延後退休呢?
說明:
顯然現階段大幅提升收入的可行性是低的,因此 Cindy 決定延後 5 年 60 歲退休,搭配提升目前每月收入 2,000 元就能完成上述退休目標,60 歲屆退時累積資產約 1,600 萬。
延後退休的影響,第一是可以增加工作收入的期間;第二是延後提領資產、等同資產在投資市場有更多時間可以複利增長;第三是增加勞保勞退可請領金額(從原本 2.3 萬提升到 2.7 萬)。
結論:退休準備要多少?透過理財規劃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優先順序
一、如果我可以獲得投資報酬率15%,那不就天下太平?
這關乎兩個重點:
人生(財務)的掌控權要交給誰?是投資市場?還是自己?
對投資市場合理報酬的期待?
先回答第2點,在上面引文說明對投資市場合理的期待年化報酬,大約是 3~10%,而且沒有所謂穩定收益(逐年有漲跌波動),而期待更高報酬意味更高的風險,換個角度來說,給予該投資組合時間需要更長(詳見《如何減少投資失常?從認識風險與報酬"分布關係"開始》)。
簡言之,對投資報酬率的保守估計,目的在於避免過度期待投資工具的回報、而降低對自我可控條件的要求:像是增加收入、撙節支出、調整目標等。另方面也等同在提高達成目標的把握程度,避免有寄望找到一支明牌解決所有問題的錯誤期待。
二、量化退休準備的財務目標、才可以具體評估
如同開頭的提問,若沒有具體量化,就像是天上浮雲:目標既不明確、可採取的策略與行動也就不明確。從 Cindy 的案例中會發現,理財規劃是一個關於價值觀選擇與取捨的過程。當然會包括實際執行面像是保險或投資工具,但也關乎對我們工作、退休和生活品質的想像。
在財務上用「以終為始」評估可行性的方式,就能夠真的達到現在與未來的平衡:知道為何而戰、為什麼撙節、需要賺多少錢,才能更有把握度過我們期待的生活品質。
三、有邊界才真的沒有恐懼與擔憂
在經過上述平衡的過程,瞭解我們生活的邊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錢愈多愈好,才能夠真的感到安心。加上這種客製化且按部就班累積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從人云亦云、退休準備需要千萬的壓力中得以釋放。
下面是某一位客戶經過規劃後的回饋,我認為很能描述這種感覺:
理財規劃給我的是一種花錢的安心感,之前花錢還會擔心是否會影響未來生活,現在我知道在團隊的幫助下,我可以維持一個怎麼樣的生活品質,又可以達成我的財務目標,可以安心、自在的過生活真的讓我覺得很值得。建構在"生活"需求、以完成人生目標為導向的規劃方式,是這份理財規劃最獨特、也最有意義的地方。──客戶余小姐
四、滾動性調整與顧問的持續陪伴
上述雖然都是數字演算後以圖像呈現,然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無論是當初設想的目標、工作或人生階段都可能改變。所以重點在於經過規劃後,對於人生財務藍圖有一定的認識、建立系統化流程、以及未來依實際情形調整,而顧問的專業與陪伴協助在此就彰顯其價值。
若您對於如何評估既有財務計畫或安排如何達成未來財務目標,歡迎預約諮詢,我將與您聯繫,將理財規劃的觀念和做法傳遞給您。
歡迎點擊以下了解更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