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保險小白第一次買保險要注意的五件事

已更新:7月13日

最近一位諮詢保險的客戶,年紀30初頭,是個保險小白(剛開始接觸保險的人)。近期想買保險(主要是醫療險),已詢問過一家保險公司業務員,但提供的投保內容保費大概要10萬。

他很驚訝是不是他低估了醫療所需要的花費,所以保險才要這麼貴。他提了幾個很常見的問題。

一、如何評估保額、當風險實際發生時的約略花費?

人身風險依照是疾病或意外造成的進程可參考下圖。以我前年阿基里斯腱斷裂的醫療花費大概快10萬,使用到的保險種類包括「住院醫療險」及「意外傷害實支」。其他各類保險和粗略的建議保額可參考下表,但仍須視個人/家庭需求與財務狀況調整

保險小白
人身風險種類

保險種類

給付範圍/目的

建議保額

住院日額(實支實付or定額)

下列項目非健保給付的,保險公司依投保金額實支實付(住院一天理賠多少錢): 一、超等住院之病房費差額。 二、管灌飲食以外之膳食費。 三、特別護士以外之護理費。

視自費病房等級,1500~2500不等

門診、住院醫療雜費

下列項目非健保給付的,保險公司依投保金額實支實付:一、醫師診查費及會診費。 二、在醫院使用之藥品(含醫師指示用藥)、注射藥液及注射技術費。 三、血液(非緊急傷病必要之輸血)。 四、掛號費及證明文件。五、超過全民健康保險給付之住院醫療費用。

15~25萬不等

意外醫療實支實付

因意外於門診或住院之費用

3~10萬不等

重大傷病一次金

因診斷罹患重大傷病,保險公司一次給付保險金

1~3年支出/收入

癌症一次金

因診斷罹患癌症(會依初期、輕度、重度),保險公司依比例一次給付保險金

100~150萬不等,或更高

失能一次金(1~11級)

依診斷1~11級失能程度之一者,保險公司依比例給付失能保險金。

1~3年的年支出/收入

失能月扶助金(6級)

依診斷1~6級失能程度之一者,保險公司按月給付失能保險金。

3~5萬不等,但現在市面上可售商品稀少,可能用長照險替代,但本質還是有所不同。

長期照顧保險(一次性給付or月給付)

需須診斷符合長期照顧狀態,保險公司支付長期照顧保險金。

3~5萬不等

身故保障

身故理賠保險金

視有無需要照顧家人或是房貸等

二、買保險要買一輩子的保障?保費是否會調整?

在討論疾病或意外時,保險的作用是要移轉"下一秒"不可預見的風險。

保險就是個大數法則,發生機會愈高、保費就愈貴,所以年紀愈大買保險通常比較貴,所以會有人說年紀輕買保險比較便宜。

但同樣是男性、30歲、保額100萬的重大傷病險,「終身險」(保費30,000元)與「定期險」(保費3,400元),保費卻有將近10倍的差異

「終身險」可以想像用20年或30年去框列一輩子的保障,雖然保費固定,但等於是把保費壓縮在這段期間去支付,當然會貴上許多。

但一年期的「定期險」,繳費一年保障一年,建議找盡量有保證續保規定,可以續保到年齡上限(比如75歲)。但是每年保費可能會變動,常見是以5歲為一個級距

在我們還處於青壯年時期時,建議可以用比較低的保費換取足夠的保額。在這段資產累積期可以透過省下來的保費,去進行妥善的儲蓄或投資,未來的人身風險則可以透過自有資產去因應,並不需要一輩子都透過保險,保額也可能隨著年紀去調整下降

另外終身險可能的問題在於保費較高,以致保額或涵蓋範圍不夠,也會擠壓可以儲蓄/投資的錢

三、有既有病症是否可以投保?承保通過後若申請過理賠,保費是否會調整?

在投保時會進行健康告知事項,諸如:過去兩年內是否曾因接受健康檢查有異常情形而被建議接受其他檢查或治療?最近二個月內是否曾因受傷或生病接受醫師治療、診療或用藥?

若有相關告知事項,保險公司可請保戶提供健檢等資料或要求體檢,並選擇: 拒絕承保、批註除外、加費承保或是暫不承保。

至於在核保通過後,若出險,保費是否會調整,取決於保險公司的條款和具體情況。 一般來說,出險後保費不一定會調整,但若出險原因與保險標的有直接關聯,且保險公司有相關條款,則可能導致保費增加、或保單被終止(如重大傷病一次金或癌症一次金)。

四、主、附約的差異

這就像是一個套餐,其實我們比較想吃的是附餐,但店家規定一定要點主餐。投保實務上,保險公司規定一定要有主約,才能附加附約。只要主約繼續有效(無論是尚在繳費中、繳費期滿或是已辦理減額繳清),附約持續繳費也為有效。

五、單一保險公司業務員與保險經紀人業務員的差異

保險業務員差異在是登錄在某家保險公司、或是某家保險經紀人公司。而登錄在兩者的差別,在於能夠銷售的是單一保險公司的產品、或是能夠銷售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只要該家保險公司的商品有開放保險經紀人通路)

以家電舉例,登錄在單一保險公司的就像是專門品牌的銷售員(如Pana*****),能夠販售的只有該品牌旗下的商品。而登錄在保險經紀人公司則像是在家電量販賣場(燦*)的業務員,只要是在門市有通路的品牌商品都可以銷售。

至於該選擇何者,我個人認為各家公司保險商品各有優劣,重點是該業務員能夠了解商品條款與特性,並且能夠為客戶規劃符合需求、解決問題的保險建議

保險小白買保險的結論

總的來說,目前保險市場朝向保費變貴、落實損害填補的方向,對於醫療險限制較多。對於保險小白,建議在第一次規劃醫療實支實付就要買到足夠的保額,否則未來若要調整會有較多的限制。另外可參考以下幾點:

  1. 先保大再保小,先保障再投資:保險的首要功能是風險轉嫁,應優先考慮「保障型保險」(如醫療險、意外險、壽險),確保突發風險時不影響經濟生活,再考慮儲蓄或投資型商品。

  2. 清楚了解「保障內容與理賠條件」:不要只聽業務說明或看保費便宜,要詳細閱讀保單條款,了解保障範圍、理賠限制、等待期與除外責任。

  3. 保費要在能力範圍內,不影響生活品質:一般建議每年保費支出不超過年收入的10-15%。避免過度保險導致財務壓力,或日後繳不出保費而中斷保障。

  4. 保單設計應依人生階段調整:不同年齡與家庭責任,所需保障不同。例如單身時重意外與醫療,成家後應考慮壽險與家人保障。

  5. 選擇信任且專業的業務員或顧問:保險是長期合約,找到願意陪你檢視需求、解釋內容,並能協助後續理賠的人相當重要。

若您想進一步瞭解如何規劃自身保險、家庭成員保障是否足夠,並且運用保險對夠好的原則做好風險規劃,歡迎您預約諮詢,我將與您聯繫,將理財規劃的觀念和做法傳遞給您。


歡迎點擊以下了解更多: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