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退休理財:穩健現金流才是安心關鍵

最近一位年近 45 歲的客戶前來詢問:「退休需要多少錢,才能既安心又保有生活品質?」這也是許多人常見的疑問,特別是希望在法定年齡前提前退休的人,更需要謹慎規劃。


退休後收入有限,主要依靠過往累積資產或投資配息來支付生活與醫療費用,同時還希望保有旅遊、進修等品質。因此,事前完整的退休規劃必須兼顧 穩健現金流、風險控管與資產成長


退休理財規劃四大基礎

退休理財

  1. 收支管理:收支管理是理財的根本。建議「先存後花」,並透過自動轉帳、分帳戶管理(薪轉、儲蓄、投資),確保資金流向有秩序。收支若失衡,再多投資規劃也難以落實。

  2. 信用管理:信用影響貸款與利率優惠。應避免高利息壞債(例如卡債),若投資報酬率低於借貸利率,應優先清償。良好的信用紀錄能為未來提供彈性。

  3. 風險管理:保險是風險轉移工具。建議先保障重大風險(醫療、重大傷病、意外),再補充小額保障。保費比例以年收入 12% 以下為宜,避免過高保費壓縮生活品質。

  4. 資產管理:穩固基礎後,才能追求資產增值。建議:

    • 預留 3~6 個月生活費作緊急預備金,進入退休時則預留 1 年左右的生活費。

    • 短期目標用低風險工具儲蓄

    • 長期投資則依人生階段與目標配置股票、債券等不同資產類別,追求 5~6% 穩健年化報酬率,而非一味追逐高配息而犧牲整體報酬率。


如何試算退休金需求?


常用的「4% 法則」可作為退休理財初步估算:假設退休投資組合長期 名目報酬率 5~7%,扣除通膨(假設 2~3%),實質淨報酬大約落在 2~4%。也就是說,如果每年提領資產 4%,大致上不會超過組合的淨成長率,資產理論上能長期維持,不至於破產。

公式:退休金需求 = 年生活費 × 25

  • 每年需 120 萬(每月 10 萬) → 需 3,000 萬

  • 每年需 80 萬(每月 6.6 萬) → 需 2,000 萬


備註:上述算法可作為一種參考,但建議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提領率、資產配置與退休年期,並考慮更具彈性的「動態提領」或「固定提領不調整通膨」等策略,以提高退休金成功率。


其他必須檢視的重點


  • 債務:現有信貸與月付金額是否壓縮未來現金流?若投資報酬率低於貸款利率,應優先還款。

  • 保險:隨年齡增加,保費逐年上升,需檢視是否過度投保,並逐步轉為「基本醫療+失能」配置。

  • 稅務:退休後若收入以股利、利息為主,應留意稅負,並透過資產配置與節稅策略來優化。


退休理財規劃的結論


退休不是單純的金額問題,而是如何在不同人生階段,平衡 收支、債務、風險與投資。可以初步簡單透過 4% 法則試算需求,建立穩健投資組合、妥善控管風險與稅務,就能讓退休後的生活既安心又有品質。提早開始、動態調整,才是退休規劃的最大關鍵。


若您想進一步瞭解如何規劃退休、建立穩健投資組合,歡迎您預約諮詢,我將與您聯繫,將理財規劃的觀念和做法傳遞給您。


歡迎點擊以下了解更多:

留言


bottom of page